江科大的故事 | 坚定信仰跟党走,一心为民写忠诚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首任校长余西迈革命与奉献的一生

作者:李英姿 部门审稿人: 摄影: 视频: 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21-10-07 投稿时间: 点击量:5918

《江科大的故事》开栏语

从黄浦江畔到古运河边,我们的学校坚守兴船报国的初心使命,我们的前辈栉风沐雨创业奋进,形成了以“船魂”精神为核心的共同价值追求。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无到有、由弱向强的创业奋斗史,一代代江科大人始终与国家发展同呼吸、共命运。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重要节点,在星空(中国)奋力开启高水平大学建设新征程的当下,我们特别推出《江科大的故事》专栏,回顾和重温前辈先行者心系国运、众志成城的坚实步伐,感知和领悟后继开拓者执着求索、创新图强的不懈追求,从中汲取宝贵经验和精神智慧。专栏立足学校文化传统、校史校情,致力讲好与时代同行的江科大故事,书写风雨中坚守的精神文脉,描绘江科大的精神图谱,激发师生校友爱国爱校情怀和不懈奋斗精神,坚定走好江科大新时代长征路的文化自信。


坚定信仰跟党走,一心为民写忠诚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首任校长余西迈革命与奉献的一生

余西迈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湖南长沙县早期农民运动的先驱者和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卓越参与者、新中国第一所造船工业中等技术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首任校长。他一生忠诚为党、竭诚为民,把全部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一、长沙县早期农民运动的先驱者

余西迈,原名余华协,又名余俊武(亦字隽五)。1900年4月出生于长沙县尊阳乡(今金井乡)余家坳西山老屋。幼年在余家坳隐储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县立师范学校,受徐特立熏陶。1921年进入隐储女子职业学校工作,勇于创新改革,思想进步,经常阅读《新青年》等刊物,接受了进步思想。1923年暑假,参加湖南省政府组织的由教育名流授课的暑假教师学习班,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24年暑假,听取时任中共湘区区委书记李维汉讲授“帝国主义与中国”的时事报告,并与其展开讨论,受益匪浅。通过与李维汉的交往,对民主革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25年1月,经李维汉介绍,余西迈加入中国共产党。3月,李维汉创建了长沙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清泰支部,余西迈任书记。余西迈同其他党员一起以隐储女子职业学校教员的身份为掩护,在清泰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发展农会骨干,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使很多民众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推动清泰乡地区农民运动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提出减租减息的口号,酝酿组织农民协会,开展武装斗争。余西迈积极发动清泰乡农民参加修道路、埋电杆等任务,给予了北伐军极大支持。1926年秋,余西迈被推举为长沙县第八区农民协会委员长。1927年春,被推举为长沙县农民协会委员长,掀起长沙县广大农村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开展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余西迈留影 摄于1954年上海船校

八七会议后,1927年8月18日,余西迈参加了在长沙北门外举办的沈家大屋会议。会议上毛泽东传达了八七会议精神,讨论并制定了发动秋收起义的计划。余西迈被指定为长沙县秋收起义的行动委员之一,积极从事组织和发动秋收起义的工作,后赴已成功潜伏在平(江)浏(阳)清乡支队担任三营营长的共产党员叶魁部指导工作,传达沈家大屋会议精神,先后带领民众捣毁了靳江河厘金局,打垮了嵩山、九峰两个团防局,还袭击了河西镇团防局,组织了一支工农武装,在长沙河西一带活动。积极组织和参加扑城斗争,沉重打击了敌人,支援了井冈山的斗争。12月1日至27日,余西迈参加湖南全省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代表大会,聆听了毛泽东作的《农工商学兵大联合》的演讲和大会闭幕式上作的《关于革命联合战线问题》的报告,深受启发,进一步投身于工农运动,有力击退反革命势力的攻击,维护工农利益,巩固北伐后方。

马日事变后,由于国民党当局的白色恐怖,余西迈遭国民党当局重金通缉追捕,遂将原名余俊武改为余西迈,被迫转入地下斗争,秘密开展活动,以储备有生力量,迎接新的革命运动。

长沙地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纪念馆:五位革命先烈铜像(从左至右:郑家奕、杨开慧、李维汉、黄则民、余西迈)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的卓越参与者

1927年冬,余西迈受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指令去汉口寻找党组织未果后,赴南京住在湖南会馆,接受友人资助,后又到安徽、扬州等地谋生。由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在江苏等地辗转流亡10多年。抗日战争暴发后,新四军到了苏北,余西迈找到党组织。1940年10月率部投入新四军,历尽艰险重回革命队伍。1940年11月至1944年5月,担任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五分校、九分校教员、教育股长和科长,贯彻抗大教育方针,面对不同教育对象,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导学员,为党培养抗日军政干部。

1944年6月至1946年10月,在苏中军区司令部任参谋、教育股长、炮兵营长、华中军区股长,期间于1944年10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1945年3月转为正式党员。1946年11月,担任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第六大队大队长,为我军成立汽车队和坦克队作出了贡献。在1947年3月18日华东特种兵纵队成立的同时,华东特种兵纵队特科学校成立,任命余西迈为校务处长,为华东野战军炮兵和坦克部队培养了众多骨干力量。

1948年6月,上级任命已担任山东兵团炮兵主任的余西迈总负责刚组建的山东兵团炮兵团,利用整训时间,对团、营、连干部的组织指挥能力进行了培训和考核,提高了各级干部对复杂情况的应变能力。参加了兖州、济南、淮海、渡江等多次战役,通过实践和实战总结与掌握了多种火炮的性能,促进了我军大兵团作战中炮兵技术的提高。在担任1949年2月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司令部炮兵部主任期间,为解放杭州、舟山群岛等作出了贡献。积极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政治部出版的政治机关报《华东前线》投稿,撰写的《大米做干粮的几个小办法》和《乘船常识》等通讯分别刊登在1949年3月5日的第81期、4月11日的93期,向广大军民普及生产、生活小常识,动员他们参军参战和积极担负战时勤务。

新中国成立后,余西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炮十七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第二十军炮兵司令部主任。1950年12月奉命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任志愿军炮兵十七团团长。在朝期间,多次参加阻击战,带病带伤完成一切战斗任务,坚决执行命令,勇敢、顽强、彻底地歼灭敌人。1952年初回国开会途中,遇到敌机轰炸,乘坐的汽车翻车身受重伤,送济南后方医院治疗,伤愈后先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军炮兵室主任、炮兵司令部司令员兼军长。

江科大学子寻访首任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校长余西迈革命事迹

三、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首任校长

1953年4月,刚刚转业的余西迈随机被派赴上海筹建船舶工业学校。4月26日,报到仅两天的他即领导筹备组工作。5月14日,余西迈担任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和上海船舶技工学校筹备处主任,同时暂时兼任教务组组长。8月13日,又被推举为基建委员会主任委员。8月15日,在船校成立仪式上,余西迈宣告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成立。8月17日,余西迈兼任上海船舶技工学校筹备组组长。

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旧照

在上海船舶工业学校筹建时期,余西迈带领教职工克服重重困难,费尽心血四处奔走,寻觅老师和设备,仅用半年多时间,创建了新中国第一所造船工业中等技术学校。1954年1月9日,在上海船舶制造学校党总支委员会第一次大会上,余西迈当选为总支书记,先后成立了党总支办公室和4个党支部,同时还兼任当地5个学校联合党总支委员。4月28日,第一机械工业部任命余西迈担任上海船舶制造学校校长。1956年5月,学校有1500多名男女学生,设立船体制造、船舶机械、焊接和船舶电气装置4个专业、1个夜校部以及政治、语文、数学、物理、体育、金属工艺、制图、工程力学、电工9个学科委员会,并设有有关的各实验室与实习工坊,接收留学生13人、华侨6人。1956年5月19日,学校党总支委员会决定于7月1日创办半月刊的校报《上海船校》,由余西迈等负责具体领导,并担任编辑部主要成员。

1956年11月1日,余西迈因患病在华东医院住院治疗两个月时间,其行政领导工作由政治副校长卓萍兼任。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2月5日,余西迈被错划为右派,撤销其校长职务,于8月25日降职调往北京机械学院,一直在家病休中。1970年摘掉右派帽子后,离休返长沙伍家岭居住。在十年动乱中,又受到了冲击。病情日益加剧,患结肠癌症,于1976年1月与世长辞,终年76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8月由镇江船舶学院党委会呈报上级批准,为其平反,撤销原处分,恢复党籍和原职称。

上海船舶制造学校旧照

四、忠诚为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

对党忠诚、信仰坚定的崇高品格。余西迈早年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旦确立,便义无反顾,坚贞不渝。即使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他仍旧无所畏惧,坚持斗争,积极找寻党组织。无论是反动势力的白色恐怖,还是革命斗争的艰难困苦,抑或是建设时期的严重困难,他都“没有半点私心杂念,愿为党作出一切牺牲”。即使受到误解甚至身处逆境,他始终坚持真理,顾全大局,坚守信念。一生忠诚于党,以身许国,是他坚守终身的底色与信仰。

敢于担当、任劳任怨的使命意识。从长沙县发动农民运动,到投身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的建设,再到奔赴朝鲜战场奋勇杀敌,他毕生以党和人民事业为重,从不考虑个人荣辱得失,总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担当尽责。为了培养新中国的造船技术人才,他响应国家号召,不顾身体伤病,毅然接受党组织的派遣,积极筹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和领域,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他身兼数职,克服校舍、师资、经费、图书等匮乏困难,勇挑重担,用责任和担当践行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使学校运行步入正轨。

实干奉献、艰苦朴素的公仆情怀。担任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校长期间,他千方百计解决教职工的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认真倾听学生呼声,了解学生所思所盼,成为师生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在胃病发作住院期间,时刻不忘与前来探望他的同事探讨工作,心系学校的发展。为了革命和建设事业,他50岁时才和范德琼结婚,没有子女,去世时未留下任何财产,只留下书桌上、书架上、箱子里的马列主义著作、社会科学和古今书籍。作为上海船舶工业学校首任校长,组织上曾几次要调他到条件更好的工作岗位上去,他都辞谢,表示要把船校建设作为终身事业。他时常告诫家人要承续优良的家风,教导家人要艰苦朴素、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为党为人民贡献力量。

余西迈同志一生践行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为党的事业奉献出了一切。虽然他离开我们45年了,但他忠诚为党和人民的奉献精神和革命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鼓励我们向前进。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作为共产党人,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努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星空(中国)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新篇章。

作者简介:李英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星空(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担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党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

分享到: